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展报道 车展报道
新能源汽车盈利分析_新能源汽车盈利分析文献综述
zmhk 2024-06-17 人已围观
简介新能源汽车盈利分析_新能源汽车盈利分析文献综述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新能源汽车盈利分析”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1.新能源车的大部分的利润真的在电池制造商手里吗?2.中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新能源汽车盈利分析”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新能源车的大部分的利润真的在电池制造商手里吗?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
3.营收劲增 新能源加速,吉利转型即将迎来收获期
4.三年亏400亿!比亚迪的利润都不够亏,蔚小理何时能赚钱?
新能源车的大部分的利润真的在电池制造商手里吗?
新能源汽车环保,用车成本低廉,已经成为了众多人在买车的时候所考虑的,但是购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考虑的还是车辆价格,抛开补贴来说,按照售价而言新能源汽车从价格上面来说比传统的燃油车要贵,贵的少则几万块,多着数十万之多,那么纵观新能源汽车的利润,都给了谁?按照汽车行业利润来说,利润上虽然大,但是最后到了厂商手里的钱却也不多了,汽车的成本主要由车辆的生产人工成本,车辆的配件零件成本,以及车辆品牌的营销成本等因素构成,从车辆整体的成本上面细细来看,车辆的配件成本是一个大头,按照现有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在结构上面是与传统的燃油车有着本质上面的区别,有着不同的结构的动力,以新能源汽车的零件动力电池为例,电池作为关乎着整车的驾驶性能,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当然也是车辆成本中最高的一环,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汽车厂家没有自己的电池技术的时候,电池厂商的利润也是远超新能源汽车企业,很多都是在闷声发大财。电池的成本与汽车价格的差距非常大,一辆车的售价如果是15万元,按照电池的价格来看以1300一度电的电池成本技术,按照40kw.H来计算,就需要花费52000,电池容量密度越大价格也就越高,差不多占汽车价格的28%,这样来看,电池的成本确实高,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企业抢先盈了利。
但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补贴时代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的发展阶段,在市场需求和利润诉求之间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这也是众多新能源车企需要深思的问题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
看得见的增长,当然值得高兴!可是······3月21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2022年财报。我们也可以看做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发布了年度终极考试的成绩单。
从“成绩单”上看,吉利2022年还是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少原来的“拉分科目”,都做到了补强。
吉利2022年全年销量143.3万辆,同比增长8%。虽然没达到预订的153万辆的目标,但在复杂的车市环境下,依旧算得上丰收的一年。
全年营收148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5.6%,并创下历史新高。这部分怎么理解呢?
全年营收增长,而且是大幅增长,肯定是车卖得越来越多了!但这并不能证明吉利的盈利能力变得更强。不过,这依旧是值得肯定的数据之一。
实际上,2022年吉利汽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仅8.5%,至人民币52.6亿元。也就是说,营收增长45.6%,利润增长8.5%。营收多了,投入也高了,但利润增长依旧能证明吉利的实力。
总现金水平上升20.4%,至33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数据就证明了,树大根深的吉利现金流很充沛,而且越来越充沛。这也是体现一家制造业公司的实力的参考指标之一。
另外,吉利汽车还有技术授权收入,16.6亿元。虽然占比总营收很少,但是!它的出现意味着吉利的技术并不弱!而且还有其他车企需要这样的技术!所以才会花钱买!而所谓的“其他车企”,正是韩国雷诺汽车。此前,吉利曾出资收购韩国雷诺。两者将于2024年推出首款合作车,而技术授权收入正是来自于韩国雷诺向吉利支付的费用。
钱算完了,接下来我们算销量和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数据。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0%,占比总销量达22.9%。这两个分开看,再合起来看。怎么理解呢?
还是先看新能源车销量,销量同比增长300%,乍一看很猛啊,但细想之下你就发现,其实不然。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发展,该有规模的其实早就有规模了,要论最有规模的,建议去隔壁看看比亚迪,或者特斯拉。总量超级高,同比增长可远没有吉利这么吓人。
回到吉利,销量同比增长300%之后,2022年新能源车全年销量328727辆。虽然体量还可以,但其实与头部车企一比,就显得弱了不少。不过,新能源车销量大涨对吉利日后的发展,绝对算得上是好事情。实际上,2022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中包括吉利、几何、领克、极氪和睿蓝共5个品牌。
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总销量达到22.9%,这个数据也是挺不容易的。在燃油车时代,吉利能够玩得风风火火,但新能源汽车时代,吉利还颇有点水土不服的。所以,前几年虽然一直加码新能源车市场,但一直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几何独立之后推出的产品销量并不好,吉利新能源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产品,领克的插混更是卖得很惨。也就是极氪001开始交付后,吉利的新能源销量的数据开始好看起来了。
再和起来看。吉利自己算了,他们是2022年国内新能源增速最快的车企。这就能看出来,吉利是真要押注新能源了。所以,进入2023年后,吉利动作更大了,不仅极氪要上线,领克也要进一步推出插混车,吉利更是搞出了中高端序列银河。
虽然在我看来,银河的定位有点高,不一定能换到好销量,但事在人为,如果价格合理合适,很有可能还能进一步提高吉利新能源车销量。另一面,几何的存在感就更低了,没准后期会回归吉利也未可知。
新能源车是吉利2022年的亮点,但不是唯一。更多的我认为还是在燃油车领域。
2021、2022两年,吉利开始比较大范围的调整产品结构,淘汰了远景系列所有车型,并且把“博”字辈车型和“帝豪”系列车型定位为品牌入门产品。
图为远景X6 PRO
这就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变化。要知道,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程度远没有合资品牌、豪华品牌高。那我们就再看一些数据。
2022年,吉利汽车单车销售收入10.3万元,同比增长29.6%,平均单车毛利1.75万,同比增长11.1%。尽管单车毛利仅为1.75万,但单车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0万元大关。
2022年,“中国星”高端系列总销量达到25.3万辆,占吉利品牌比重近23%,单车平均售价超15万元。毫无疑问,“中国星”系列产品,大幅拔高了吉利汽车的单车销售收入。这意味着吉利开始注重高价值产品,继续带动吉利实现品牌升级,价值升级。
除此之外,极氪、领克品牌对集团的贡献也愈发明显,其中极氪2022年交付71941辆,完成了全年7万台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极氪的平均订单金额超过了33万元。而极氪第二款车,豪华MPV极氪009也于2023年1月开启交付,平均订单金额更是高达52.7万元。极氪为吉利汽车整体向上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海外出口的增长也值得肯定。2022年全年出口量19.8万辆,同比增长72.4%。其中,Coolray(缤越)、Azkarra(博越PRO)、Tugella(星越)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相当强劲。
另外,领克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颇为抢眼。2022年,领克继续推进其欧洲、亚太战略,全年出运整车35588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达到97%。
编辑点评:
2022年,吉利的成绩其实并不算太过耀眼,因为光芒都被比亚迪抢走了。不过,吉利的表现依旧值得肯定,销量依旧增长,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加,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谁也不能视而不见。相比较比亚迪全面押注新能源车,吉利依旧坚持、肯定燃油车对集团产生的积极作用,并且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两方面彼此呼应,这样可以让集团的转型更稳。毕竟,行稳方能致远。只是,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技术研发、智能座舱的调校以及产品体验方面,或许还应该继续加大投入。在智能汽车时代,产品体验好坏正越来越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此前,极氪曾多次出现产品问题,也一直在给吉利汽车以启示。2023年,吉利汽车集团的年销量目标定为165万辆,相比2022年要多卖20余万辆。根据吉利的规划,这部分增长主要靠新能源汽车来填充。解决问题得秘方,我认为一个是年初宣布推出的熊猫mini,另一个就在新推出的吉利银河身上。这两个板块能不能大卖,直接决定吉利能否完成165万辆的销量目标。(文 车视界科技 李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视界科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营收劲增 新能源加速,吉利转型即将迎来收获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经过前几年的缓慢
启动,新车型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以及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扶
助政策和激励措施也大力促进了电动汽车的销售,2015年销量
骤增至54.9万辆。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较好的主要国家中,中
国进步最大,2015年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挪威、英国、日
本、法国、德国位列其后。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已经发展至第三个阶段,2009-2012
年为第一阶段,国家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
广工程,选取25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通过给予
购车补贴等形式推进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该阶段处于产业酝
酿期。
2013-2015年为第二阶段,财政部等四部委于2013年9月联合
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确立
39个城市(群)总共88个城市为示范城市,总计推广目标扩大
到33万辆。国际上把“1%”看成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一个拐
点,一旦突破1%的比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这个突破点在2015年11月实现,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占整个汽
车市场累计产量的1.26%。
2016-2020年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三阶段,规划2020年新能源
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该阶段中央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
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
整体来看,目前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依赖于政策红利。2014
~2015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地
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支持政策开始由示范城市范围内的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为主,扩展
为包括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
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全方位立体化政策扶持体系,
对于稳定企业政策预期和稳定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7.9万辆,同
比增长4倍。新能源乘用车生产20.64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
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2.7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来用车生产
6.36万辆,同比增长2.8倍。
尽管新能源乘用车在2015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纯电动商用车的
增长更为迅猛,不仅电动物流车快速崛起,再加上2016年国家政
策对中巴车(6-8米)补贴的调整,从每辆补贴30万的标准调整为
按照单位载质量能耗进行补贴,力度下降导致车企加紧2015年大
幅提升产销量。因此在产量分布上拉低了新能源乘用车份额,
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为55%,低于2014年的65%。
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分析:2015年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
全年纯电动乘用车产量突破14万辆,达到历史最高值。2014、
2015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近3倍。
2015年全年纯电动乘用车14.28万辆的产量略低于纯电动商用车
的14.8万辆,占比38%。累计来看,2013-2015年纯电动乘用
车生产19.01万辆,占总量48.1万辆的40%。
2013至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占比分别为53%、45%、38%,占
比逐渐走低。动态来看,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速度(3倍
)落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长速度(4倍)。
从月度产量走势来看,前11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走势基本与总产量
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从8月开始,连续4月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继9
月产量超过去年最高月度产量最高值(1.2万辆),在10、11月连
续两个月,纯电动乘用车不断刷新月度产量纪录。11月纯电动乘用
车产量达3万辆,同比增长7倍。而在12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下滑至
2.57万辆,减产近5000辆。
插电式混动乘用车2015年增速远落后于2014年22倍的同比增速,
主要因为2013年产量基数较小,2014年实现跨越式增长。2015
年新上市的车型仅有比亚迪唐、华晨宝马530Le、沃尔沃S60l插
电式3款,所有在售的插电式乘用车仅6款,但仍实现了同比三倍的
高速增长。
2013-2015年,39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区域)累计推广应
用新能源汽车总量达到38.3万辆,超出33万辆的推广目标。但从
分布情况来看,只有43.6%的城市完成上报目标。现阶段新能源汽
车推广的主要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面
临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大,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落地快,在财政补贴、
牌照资源等方面的优惠力度大。
从分布车型来看,2013年至2015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推
广139396辆,占总推广量6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推广9162
7辆,占比45%,插电式乘用车推广47769辆,占比23%。
从推广领域来看,私人领域累计推广91792辆,占总量45%,公共
领域推广113409辆,占55%。私人领域、租赁用车、出租车、公
务车四个领域主要应用的车型为乘用车,结合推广车型分布数量来
看,这四个领域的推广量与新能源乘用车推广量相吻合,可以分析
得出:新能源乘用车在私人领域占比最大,约为66%,其次是租赁
用车领域,约占23%。出租车占比约5%,公务车占比约6%。
根据2015年产量,列出前十家车企排行如下,前六名排位与2014
年保持一致。比亚迪以5.89万辆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占据冠军位置。
此外吉利、众泰(湖南江南)、北汽、上汽、江淮、奇瑞一直是产
销排名靠前的企业。2015年新增进入前10榜的企业有江铃和力帆,
主要通过小型、低价电动汽车的投放快速打开市场。
细分车型技术路线来看,在纯电动汽车领域,2015年吉利以5.01
万辆产量位居榜首,远领先第二名众泰(湖南江南)的2.6万辆。
北汽新能源以1.74万辆排名第三,比亚迪1.1万辆排名第五,江淮
以1.02万辆排名第五。
中国市场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不多,截至2015年底仅有五个
品牌6款车型在售。其中,比亚迪以4.78万辆占据最大份额,继
2014年比亚迪秦上市引发市场追捧后,2015年6月推出的插电式
车型唐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统计,2015年所有在产的新能源乘用车一共有66款,从车型级
别分布来看,A级车数量最多,以19款产品占比达32%,紧接着是
A00级电动车,共17款产品。
整体来看,A00级、A0级、A级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主体地
位,共38款车型,数量占比84%,2015年生产13.84万辆,产量
占比达85%。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车型上具有小型化、紧凑的特点,
B级、C级等其他车型还不够丰富,产量占比也较低。
纯电动车型的小型化趋势更加突出,A00级、A0级新能源乘用车全
部采用纯电动技术路线。纯电动B级、C级以上的车型很少,产量占
比仅5%。大型豪华纯电动汽车需要装载的电池更多,耗电量较大,
对技术性能、品质等方面要求更高。相比之下,小型电动汽车更容易
形成产业优势。
目前在产的插电式乘用车都是从A级车起步,车型虽然不多,但从轿
车到SUV、中高端都有覆盖。接近燃油车的便利性使得插电式乘用车
更容易发展出丰富车型规格。
现阶段(2013-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根据纯电动续航里程R(工
况法)进行补贴,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分为三类标准,按这三档续
航里程范围对目前在产的纯电动乘用车进行分类。(部分车型有多个
动力版本,分别按不同的续航里程列入分类统计,工况续航里程参照
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目录数值。)
80≤R<150km续航的康迪K10、康迪K11、知豆H1主要作为租赁
车型投放,产量占该区间96.5%,对私销售的力帆330EV、荣威
E50所占比例很小,续航低于150km的电动汽车在私人市场的份额
很小,较难覆盖用户出行需求。
康迪K系列、知豆系列都推出了面向私人市场更高续航里程的车型,
并且从2016年起,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标准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提高至
100km及以上,受补贴调整影响,上述三款续航约80km的车型都
将不再生产。力帆330EV还有一款续航里程为160km的版本,作为
主推车型版本,产量达3305辆。上汽荣威E50将于2016年推出升级
款,续航里程达到170km,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升级款。由此
来看,80≤R<150km区间的车型越来越少,主销纯电动乘用车的
续航里程都将从150km起步。
150≤R<250km区间的纯电动车型最多,共31款,累计生产11.4
万辆,占比80.1%。由于本区间内补贴从150km起,60%以上的车
型都照此限度设计续航能力。
目前国产电动乘用车中,续航里程最长的是比亚迪E6400型,达400
km,老款e6续航里程也能到达322km。2015年之前,续航里程超
过250km的车型非常少。随着电池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车企
推出长续航里程的车型,包括北汽EU260、吉利帝豪EV等,并且补
贴后的价格做到15万元以内,性价比较高。
总结与展望:全球范围来看,2015年电动汽车在发展路上遇到了
一定的阻力,例如油价下跌带来影响,但对电动汽车发展总体影响
不大。在2016年,尽管油价低迷,但欧洲对汽油苛以重税,这意味
着油价暴跌对汽油车成本的下行影响有限。行驶里程增加、电池价
格降低以及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加上大众对电动汽车更加熟悉,
都将继续推动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
三年亏400亿!比亚迪的利润都不够亏,蔚小理何时能赚钱?
如果传统车企转型有秘籍的话,那吉利2022年财报必然是其中关键一页。近期,吉利汽车(0175.HK)正式发布2022年财报。过去一年,吉利累计销量达1432988辆,同比上涨8%,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同比暴增300%。从财务数据来看,最亮眼的莫过于营收同比劲增45.6%,达到人民币1480亿元,总现金水平也上升20.4%至人民币337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让外界看到了吉利这家民营车企在产业转型动荡中的超强韧性。
当然,硬币从来都是两面。营收大涨的同时,吉利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增长8.5%,为人民币52.6亿元,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其净利更是低至36.5亿元。销量大涨的背后,不仅还存在新能源销量规模偏低的短板,整体毛利率也出现近3个百分点的下滑,降至14.12%。
正是在这一涨一跌背后,吉利率先完成了传统车企转型最为关键的两步——以燃油车产品为核心的品牌向上、以新能源业务为契机的转型升级,这其中有前瞻布局的经营智慧,更有战术调整的体系能力。
品牌向上,营收大增
2022年,吉利累计销量突破143万辆,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将产销规模稳定在百万辆之上的自主品牌。最重要的是,同比8%的销量同比增速却换来了近46%的营收同比增长,很显然,吉利过去一年的营收猛增绝对不是简单的规模经济推动。
这一点,在吉利不断改善的销量结构中早有体现。
2022年,以星瑞、星越S和星越L构成的吉利“中国星”高端系列,累计销量达到252787辆,占吉利(含几何)品牌比重近23%,带动吉利品牌单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此外,“中国星”系列单月销量最高还曾达到3万辆,单车平均售价更是达到15万元,已经成功扎根合资品牌价格腹地,成为中国品牌向上的“尖刀”。
领克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稳健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吉利的整体向上。2022年,领克品牌累计销量达到180127辆,实现对15-30万元中高端市场的全覆盖,品牌诞生至今累计总销量也稳步迈向百万辆大关,有望成为首个产销规模突破百万辆的高端中国汽车品牌。
得益于销量结构的持续改善,吉利2022年汽车业务销售收入达到人民币1228亿元,同比增长超40%,平均单车销售收入达到10.3万元,同比增长29.6%;平均单车毛利1.75万元,同比增长11.1%。重要的是,这并非吉利技术驱动品牌向上的全部。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吉利汽车技术授权共实现16.6亿收入,同比增长29.9%。去年,吉利首次将技术输出到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通过入股雷诺韩国汽车,吉利和雷诺将在韩国市场推出混动车型,并计划投放海外市场。新车将由雷诺三星位于韩国釜山的工厂生产,预计 2024 年量产。
据了解,吉利还将纯电动SEA浩瀚架构技术授权给波兰电动汽车制造商EMP,共同开发更广阔的市场。可以看到,吉利在全球市场已经进入“产品、技术、人才、管理”的全面输出阶段,这将让吉利汽车打造出又一个长期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30年前,国内汽车产业被迫以市场换技术,以吉利为代表的民营车企通过艰苦卓绝的自力更生向世界证明,中国工业不是只能生产袜子裤子;30年后,SEA浩瀚架构已经成为中国车企技术输出的代表,吉利再度用实力向世界喊话,全球高端汽车市场应有中国车企的一席之地。
纯电加速,盈利可期
当吉利在全球汽车市场纵横捭阖时,其新能源业务的发展滞缓一直颇受诟病,尽管吉利对新能源业务投入并不低。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吉利研发总投入较上年同期大增51.2%至人民币84亿元,智能电动车相关研发支出也处于“超预算”状态,研发成本大增超52%。
2022年,吉利新能源业务终于迎来拐点。这一年,吉利新能源汽车(含吉利、领克、极氪、睿蓝)销量328,727辆,同比增长300%,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突破30%,成为国内新能源增速最快的车企。
其中,几何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49389辆,同比劲增170%,是拉动吉利汽车新能源规模增长的关键动力。不过,最值得注意的,是极氪品牌通过产品升级、服务优化、新品加推等一系列变革举措,完成了不可能的绝地反击,成功交付71,941台。超额达成全年7万台目标的极氪,成为国内主流新能源唯?完成销量目标的品牌。
除销量快速增长之外,吉利新能源业务还将在2023年迎来盈利的曙光。
一是外部大环境转好,原材料成本趋于理性,动力电池和芯片价格开始回落。财报会上,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透露,电池价格每变动一万元,对极氪的贡献是575元,毛利上升0.2%。
二是吉利新能源业务的规模效应即将形成,新能源汽车成本即将大幅摊薄。2023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接近40%。按照这一既定目标,吉利2023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将达到66万辆,同比2022年增长超100%。
从吉利目前的新能源产品规划来看,其规模效应不可估量。
2023年,吉利将上市9款以上新能源车型,其中,吉利品牌将推出3款吉利银河系列产品,打造全新的新能源销售网络和品牌形象,混动车型银河L7、银河L6将在今年二、三季度分别交付;纯电产品E8将于今年四季度交付。睿蓝汽车也将在2023年推出两款全新车型,并将在241座核心城市建设换电站。
领克品牌也将补强插电混动产品序列,推出搭载Lynk?E-Motive领克智能电混的全新新能源中型SUV领克08;此外,在售产品领克01、05、06、09将实现全面EM-P化,加速实现全系电气化。
豪华纯电市场的极氪品牌,也将在今年推出极氪X和一款A+级轿车。财报会上,安聪慧明确表示,极氪今年14万辆销量目标没有改变,并且很有信心能够完成。在他看来,其中7万辆由极氪001完成,009将实现3万辆交付,新车极氪X则将突破4万辆规模。
要知道,目前极氪001作为豪华纯电市场万辆俱乐部中唯一的中国品牌车型,平均订单金额已超33.6万元,而极氪009的平均订单金额也达到52.7万元。正因新能源产品的盈利能力,即便整体毛利因研发投入和原材料成本而下滑,但吉利平均单台车型毛利依然上涨11.1%,至人民币1.75万元。随着销量规模的攀升,吉利新能源业务不仅将大幅提升营收,也将实现快速降本,不断向盈利靠拢。
不难看出,2023年吉利对新能源业务的投入和推动力度不会减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甚至在财报会上明确强调,吉利目前第一要紧的任务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毛利率下滑是暂时的,规模优势是吉利迎头赶上的底气所在。需要注意的是,吉利在卫星通信、芯片、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布局,也将随着规模效应释放而带来不容忽略的协同优势。
无论如何,吉利汽车过去多年大开大合的战略布局已成效初显,传统燃油车业务借力核心技术的全面爆发,稳稳扎根国内中高端汽车市场;智能电动化投入伴随规模效应的逐渐释放,开始让吉利在全球新能源市场扮演重要角色,并一步步推动新能源业务走向盈利。吉利的2023年,是全面转型、奋起直追的一年,也将是静待花开、翘盼丰收的一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星车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0年,蔚来一共交付4.37万辆,全年净亏损超53亿元;2020年,理想汽车一共交付3.62万辆,全年净亏损1.52亿元;
2020年,小鹏汽车一共交付2.7万辆,全年净亏损48.9亿元;
……
2022年,蔚来一共交付了12.25万辆车,全年净亏损144.37亿元,创下了近三年的亏损最高纪录;
2022年,理想汽车一共交付了13.32万辆车,净亏损为20.3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亏损3.26亿元,亏损金额进一步扩大;
2022年,小鹏汽车一共交付12.07万辆。虽然全年财报仍未披露,但根据其去年前三季度已亏损了23.8亿元,加上的情况来看,全年净亏损将很大几率持续扩大。
车越卖越多,也越卖越亏。这似乎已成为造车新势力们自诞生以来一直挥之不去的“顽疾”。
功夫汽车算了一下,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里,“蔚小理”的亏损金额共计已高达接近400亿元。
不过,“蔚小理”三家亏了三年了的钱,通用汽车只需半年不到便能赚回来,而大众汽车则更快——只需一个季度。
这背后无疑是规模化的“魔力”所在,更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们所必须跨过的“命门”。
尽管传统汽车巨头们一直被诟病电动化转型迟缓,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造车新势力,但它们出色的盈利能力却仍能吊打99%的造车新势力。
当然,剩下的1%你知道一定是特斯拉。
但如今的特斯拉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不能算是一家创业公司,因为它已经成立了20年。而它在销量规模达到50万辆的时候,才开始扭亏为盈。
为此,相对于“蔚小理”这些成立还不到10年的新公司来说,挣扎在市场份额与盈利的红线上,或许仍是他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题。而像比亚迪这种全面转型新能源后所达到的,将进一步加速淘汰的同时,也为汽车行业的盈利带来新思考。
(1)姜还是老的辣!蔚来一年亏掉一个比亚迪的利润,论盈利还得看
2022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各大造车新势力发力狂飙的一年。
不过,在漂亮的交付数字背后,却掩饰不了它们当下仍越卖越亏的事实。
好比最近已交出2022年财报的蔚来与理想,两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均令人担忧。
理想汽车的全年业绩显示,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经营亏损为36.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59.3%;净亏损为20.3亿元,而2021年净亏损为3.22亿元,净亏损额度扩大530.43%。
蔚来汽车的情况则更为严峻。去年全年净亏损高达144.37亿元,创下了近三年的亏损最高纪录,基本可以说等同于亏掉了比亚迪去年一年赚的利润。
据比亚迪此前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度营业收入突破420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亿-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58.26%;扣非后净利润为151亿-163亿元,同比增长1103.55%-1199.20%。
不过,即便是比亚迪,在大众、通用、丰田等这些跨国汽车巨头的面前,盈利能力也无法相比。
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一共售出约830万辆汽车的大众,销售额为2,790亿欧元,利润虽然略低于彭博社估计的230亿欧元,为225亿欧元,但仍然是目前全球最赚钱的汽车企业;
而通用汽车2022年的净利润为99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4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时调整后的汽车业务现金流更是达到100亿美元。
丰田汽车就更不用说,虽然2022财年的净利润同比下跌了21%,但仍有180亿美元落袋,这基本也等同于约十个比亚迪的利润了……
由此可见,尽管传统汽车巨头们一直被诟病电动化进展落后,而且近两年原材料价格大涨、受供应链拖累等一连串负面影响也着实对他们的盈利水平造成一定冲击,但它们多年积累而拥有的丰厚转型资本,无疑将是决胜未来的底气所在。
设想一下,一年狂赚2000多亿人民币的大众汽车,如果让出一半利润来抢占市场,其盈利水平在目前的汽车行业中仍然是“顶流”般的存在,只是它的股东们与投资者并不会允许罢了。
毫无疑问,任何商业模式最终要实现的是“盈利”。若企业苦熬多年仍无法赚取足够利润,实现自身造血正向循环,那么等待它们的也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2)越卖越亏何时休?
如今,除了比亚迪与特斯拉之外,基本上每家新能源车企都在亏本卖车。但我们也不禁疑惑,持续巨亏之下,它们到底还能撑多久?
“依靠‘亏损’打造销量壁垒的模式已不再具备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需回归商业本质,实现健康的财务指标及可持续性发展。”虽然威马已变“危马”,但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此前无疑一语道出了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痛点”所在。
目前,“蔚小理”仍处于“烧钱”阶段,每年高额的研发投入、市场营销等管理费用,都令其成本高居不下。
以其中最有希望率先实现扭亏的理想汽车为例,其2022年研发费用为67.8亿元,费用占比15%,较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翻倍,同比增长106.3%。
同时,去年理想汽车的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56.7亿元,也较2021年的34.9亿元也大幅增长了62.2%。
对此,理想表示主要是由于员工人数增加导致员工薪酬增加,以及与公司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张相关的租金费用增加。
事实上,李想也深谙公司销量要再上一个台阶,必须要“下沉”——即进军20万-30万元区间的市场。但这一前提必须是在目前30万-50万元的细分市场上霸占更多份额,拥有更强的规模效应后,才能考虑的事情。
当然,对于要达到多大的“规模”,李想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不过根据前者特斯拉走过的路,我们或许能预见理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熬”。
众所周知,目前特斯拉与比亚迪实现盈利的方式主要是背靠高度自研的产业链优势,迅速实现规模化之后而获得;而对于其他造车新势力来说,到底产销要达到多少才能触及盈亏平衡,眼下似乎仍未有一个具体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敢于喊出凭借电动车实现盈利的车企也不多。像通用是意欲凭借奥特能平台的快速铺开在2025年实现盈利;大众则是希望在2026年起获得丰厚回报;而放眼国内,也只有华为的余承东最近喊出,“2025年冲击100万辆并实现盈利”。
根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第一名比亚迪与其身后的车企有着巨大的“销量断层”。而这一现象背后,也将是新能源时代对车企盈利能力的全新考验。
拿在燃油车时代有着“利润之王”的上汽集团为例。即便它在2019年共计卖出了624万辆汽车,实现盈利256亿元,但这一数字如今看来也不再具有什么“惊喜度”。
毕竟去年狂销18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其扣非净利润已经去到至少151亿元。若今年销量再翻一番,利润水平很有可能刷新上述由上汽集团创造的数字,成为国内最赚钱的上市车企。
这无疑是宣告了一个车企盈利新时代即将到来。
(3)功夫拍案
随着“蔚小理”三家财报陆续披露,可以看到“越卖越亏”仍或将是它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题。
虽说大多数人认为汽车行业的未来是属于像“蔚小理”这样的新造车企业,但在奉行“长期主义”的汽车行业中,拥有丰厚财力的传统汽车巨头,无疑更具备长跑胜出的实力和底气。
而且,从比亚迪真正依靠规模化实现盈利开始,相信汽车行业的本质很快就会开始回归。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功夫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今天关于“新能源汽车盈利分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新能源汽车盈利分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